資訊詳情
核酸檢測是我們了解的那樣嗎?
什么是核酸檢測?
“醫生,我要做核酸!”
“請問你是做哪個項目的核酸檢測?”
“???難不成還有其他核酸檢測嗎?”
目前,大眾一提到核酸檢測,自動認為“核酸檢測=新冠檢測”。其實,新冠的核酸檢測只是核酸檢測的其中一項。核酸檢測方法廣泛應用于病原微生物檢測中,作為診斷疾病和監測病毒載量的重要手段,例如,我們熟知的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、人乳頭瘤病毒(HPV)檢測、人免疫缺陷病毒(HIV) RNA檢測等。因此,從檢測范圍來講,“核酸檢測>新冠檢測”。
那么,什么是核酸呢?采嘴巴?捅鼻子?為啥不采血呢?
目前,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常規的樣本采集方式包括:咽拭子及鼻咽拭子。也就是俗稱的“捅鼻子”和“捅喉嚨”。
“醫生,那到底哪種舒服點?”
“嗯……這個就因人而異了,每個人不同部位的敏感性不同嘛,但都不會很舒服。對檢測而言,鼻咽拭子的準確性更高一些”。
“醫生,那這個核酸檢測能不能采血嘛?”
“不能……”
因為,呼吸道病毒感染人體之后,首先會在呼吸道上皮細胞中“扎根”繁殖。因此,上呼吸道標本(鼻咽拭子、咽拭子、痰液以及肺泡灌洗液)檢測的陽性率是zui高的。由于在感染病毒的初期,病毒可能還沒有侵入到患者的血液,此時檢測血液中的病毒核酸很可能會是陰性,這樣的假陰性結果就會導致漏檢。
核酸檢測是怎么“抓捕”病毒的?
第一步:保存及運輸
采樣后,將拭子放入病毒保存液中。病毒保存液可保持病毒的活性與完整性。同時保存液中含有多種抗生素,這樣可以抑制樣本中其它細菌和真菌的生長,打倒了“競爭伙伴”,病毒就可以獨占“ 舒適”的環境,在這片樂園里“自由自在”地生活了。
第二步:震蕩
病毒采樣管送到檢測實驗室后,進行充分震蕩,將拭子上粘附的呼吸道上皮細胞及病毒一個都不能少“抖落”到保存液中。
第三步:提取核酸
(1) 裂解
用胍鹽使蛋白質外殼變性。把這層花花綠綠的蛋白質“馬甲”給拔了,才能將病毒的核酸釋放出來,露出病毒的“真面目”。
(2) 結合
加入磁珠與核酸結合。與各種細胞碎片、蛋白質……說“拜拜”啦!
“我們的目標是?”
“抓住核酸!”
(3)洗滌
結合一次就能抓到核酸了?哪有那么輕松哦!抓是抓到了,不過還是有少量碎片、蛋白還是跟著核酸一起被黏上了。如何提高核酸的純度?我們有兩大法寶:加鹽,加酸。
“吸附核酸-高鹽低pH”
“洗脫核酸-低鹽高pH”
反復兩三次的吸附、洗脫,實現核酸的提取純化。剩下的就是“赤裸裸”的核酸啦。
第四步:檢測核酸
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常規篩查采用的是實時熒光PCR方法。